Translate

2014-04-10

[專家點評]為什麼傑克遜的“新專輯”對唱片業意義良多?


來源:thefader.com
 




中文來源:mjjcn.com   翻譯:Keen
作者:Michael Sugarman

又有一張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的新專輯要推出了。你將聽到很多關於它的消息。史詩唱片公司的領袖LA·裡德(L.A. Reid)親自掌勺這個項目,要用《逃離》(Xscape)復活流行音樂之王。這套專輯裡收錄的八首傑克遜未發行舊作,均由提姆巴蘭德(Timbaland)、羅德尼·傑金斯(Rodney Jerkins)和星門(Stargate)這樣的當紅製作人重新打扮後出爐,以迎合當代聽眾的耳朵。裡德將這個過程稱之為同期化,很難說的是,這些歌曲在被同期化之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完成度。比如專輯的開場曲《愛從未感覺如此美好》(Love Never Felt So Good),就可能完成於迪斯可盛行的時代,因為它可以被轉化為一首緊隨《走運了》(Get Lucky)和《模糊界線》(Blurred Lines)成功模式的迪斯可單曲。

由於上述的精明而新潮的製作,這張名為《逃離》(XSCAPE)的專輯看起來會賣出上百萬張。要麼人們會讓它成為白金唱片,就像他們蜂擁購買碧昂絲(Beyoncé)的專輯一樣;要麼唱片公司會努力促成,就像它們對《大憲章聖杯》(Magna Carta Holy Grail)做的那樣。不管怎樣,這張專輯會無處不在。昨天晚上,我在一個試聽會上聽了《逃離》專輯,這個史詩唱片主辦的唱片業小聚會是在洛克菲勒中心的樓頂上舉行的。這個純白的房間裡有兩個酒吧,相距不足45米。高至天花板的落地窗外,可以鳥瞰曼哈頓的夜景,窗戶上裝有白色方尖塔狀室內揚聲器,據一個聲效師告訴我說,這是為了錄音室母帶效果。

這個聲效師曾出租DJ器材給285肯特夜店。看到我認識的布魯克林自助群體的人跑到這裡來幹活兒,實在是不和諧,不過他們來的人也不多。就大部分而言,來的人群都相對年紀較大,並完美契合。當然,也有一些四處轉悠的音樂人過來,包括這張專輯的製作人們、The Roots組合的某成員、以及獨立搖滾圈的Sky FerreiraDiiv樂隊的Cole這一對兒。出席者的大多數,說實話,都不是記者,而是行業內的人,大家寒暄寒暄,偶爾跳兩步舞什麼的。

1 小时前 上传
當我和布魯克林來的朋友以及一些有錢的中年人聊天時,我聽到了兩種對這張專輯的基本情緒。其中一種看法認為《逃離》是一股力量,有著邁克爾永恆而神奇的創作魔力,將會立刻成為經典。另外一種看法是,不管品質如何,這張專輯都會立刻成為經典,這得多虧吵鬧的大多數人相信邁克爾有這樣的永恆而神奇的魔力。換言之,一些人立刻就愛上了這張專輯,而另一些人則立刻要開始去應對它。

人群中一個女人注意到我在寫筆記,於是帶我到了一個滿身都是紋身、鼻子裡還有大頭釘的傢伙那裡去,據說他叫冰凍博士Dr. Freeze)。我後來查了查他的底細,發現冰凍博士曾經為上世紀90年代的R&B組合Bell Biv Devoe製作過《毒藥》(Poison)一曲,這讓我好生驚訝,後悔自己怎麼不早知道,不然我會親吻他那柔軟的雙手。然而,當時我倆坐在一起,我卻問了他一個非常模糊的問題:這張專輯怎麼弄出來的?他禮貌地前傾了身子,想搞清楚我問的到底是什麼意思,似乎他沒有聽到我問的問題一樣。我是說,大家是不是就是拿著邁克爾舊時的錄音來製作,還是怎麼樣?具體怎麼操作的?冰凍博士是那種說話輕柔、非常害羞的創作人才。他轉過頭,仿佛不願與我對視,傻笑了一下,然後他悄悄說,魔法。這就是投入其中的一切。魔法。這是我能說的一切。

就大部分來說,《逃離》都是一張讓人驕傲的懷舊之作。專輯同名曲《逃離》和前面提到的專輯開場曲《愛從未感覺如此美好》都有迪斯可元素,仿佛從菲董(Pharell)點石成金又有點枯燥的放克風格那裡獲得了靈感。《逃離》上最強勁的歌曲帶人們回到了上世紀90年代,洋洋灑灑營造出還未進入90年代懷舊雷達範圍的震顫。《芝加哥》(Chicago)就是一首被鼓點切分的新傑克舞曲,而《愛你》(Loving You——專輯內唯一最值得成為暢銷金曲的作品——則擁有著鋼鼓合成器類型的編排,這是你自從世紀之交以來從未在電臺裡聽到過的東西。

1 小时前 上传
而《逃離》中那些不那麼迷人的瞬間,則是在它轉向那些寬泛而無爭議的社會議題上時,就如邁克爾1991年的金曲《黑或白》(Black Or White)。在這些歌曲裡,女性角色承擔著社會壓力。比如《節奏奴隸》(Slave To The Rhythm),就看似在說歌中故事的口述者愛上了一個面臨絕境的脫衣舞娘,歌詞中一句她不能無禮行事,她這樣說道後,穿插進了一句加了引號的引語我今晚必須回家,傳遞出令人不安的性暗示或移情別戀。而歌曲《你知道你的孩子們在哪裡嗎?》(Do You Know Where your Children Are?)則講述了一個少女被皮條客搞到日落大道賣淫,不求別的,只求能去髮廊逛逛。

讓人好奇的是,史詩唱片的首席執行官LA·裡德在《逃離》試聽會的開篇之時表示,將這些舊作更新給當代的聽眾,並非出於撈錢的動機。他對聽眾說,傑克遜的經典作品《想要開始做點什麼》(Wanna Be Startin' Somethin')和《地球之歌》(Earth Song)最初都被從早期的專輯中剔除,卻在之後得以發行。裡德說《逃離》上的八首歌並非丟棄品,並指出邁克爾如果不喜歡一首歌,他根本不會把自己聲音放進去。再一次的,同期化流程的廣度依然無從得知。是老歌裡的聲音嫁接到了新歌裡嗎?還是把一些樣帶打扮一番介紹給當代的聽眾?裡德然後講到這個項目是關於藝術,而非金錢。就在這個時刻,一切都變得顯而易見,《逃離》是音樂業界衛道士的作品:這一代人擔心混合藝術和金錢就會等同於出賣

我們當今最受人喜愛的流行明星們已經棄絕了整套金錢和藝術的二分法,而且通常的,他們最好的藝術宣言全部在圍繞鈔票演化。麥莉·賽勒斯(Miley Cyrus)宣講著流行樂的神聖三位一體:愛情、金錢和派對,而坎耶·韋斯特(Kanye West)的焦慮看來與他從來都滿滿當當的保險箱脫不了干係。而克莎(Kesha),直到現在,藝名都還是錢婆(Ke$ha)。這一代的藝人認可了在流行星球上,商業和藝術的和諧共生。我必須假設LA·裡德代表著音樂工業整整一代老去的部分,擔心公眾會高呼出賣!並抵制這張專輯。而另一方面,新千年的一代,則對此表示平和,就像拿錢去蘇富比拍賣行競拍藝術品,或去百思買(Best Buy)買牆紙一樣。

必須要承認,他們還有一種使命。用LA·裡德的話講,我們要在這裡捍衛他的榮耀。需要提醒您的是,邁克爾·傑克遜在他2009年去世的時候,並非處於公眾的恩寵之中。在全世界的注視下,邁克爾從一個倍受愛戴的流行偶像變成了一個奇異的人類奇觀。新千年的一代更多看到的是他在《南方公園》裡被惡搞,或接受一些古怪的採訪,而非如老一代人一樣感受過《顫慄》(Thriller)音樂錄影的輝煌。一個我中學時代的朋友曾直言新一代人甚至在想到MJ時,都不是那個創造過《顫慄》的人,而是一個戀童怪物

我並不同意他的說法。但看起來當代的流行明星從邁克爾的荒誕事蹟中學到了教訓,並擁抱著新千年一代的座右銘:TMD才不在乎呢。當今的明星人物,對那些獵食的媒體,最好的回應就是提前讓它們去死。他們驕傲的炮轟可惡之事,並把自己隔離在傳統的道德和品位批評之外。麥莉裸露成為泰瑞·理查森鏡頭下最爛第一人。坎耶招搖地出現在他女友的真人秀並創造出憤怒黑人角色的藝術。Lady Gaga則讓她自己在SXSW音樂節上被嘔吐了一身。

1 小时前 上传

但邁克爾·傑克遜不是新千年的流行明星,而這次在洛克菲勒中心舉辦的試聽會也不是面向新千年的一代。事實上,如果真有光明會,那麼這也許就像這個樣子。一群網路上想入非非的怪客會指出房間裡的方尖塔——其實是室內高標準揚聲器——可能是光明會力量和控制的象徵。這種控制力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場會謹慎雇傭來老馬科特酒店和285肯特俱樂部的人,這立刻可以是一種思想開明的表達,或一個微妙的等級制宣言。現場眾多的性感模特身材的女郎看起來在與權力對話。橫跨這兩個類型的,則有八九個穿著合身黑裙的女人,胸部高高隆起,做著給客人系上腕帶或引貴賓走入正確的電梯的工作。

就如庫布裡克(Kubrick)的《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和巴塔耶(Bataille)的《眼睛的故事》(Story of the Eye)裡表現的那樣,在此時機中的盛大狂歡,將把頹廢的力量推向墮落的臨界點。儘管昨晚從未抵及墮落,但它絕對是老一代衛道士對其通天神力的狂歡慶典。唱片業界的高官有能力把死了的人從墳墓里弄出來創造金曲。或許唯一真正被歪曲的想法就是邁克爾的遺產可以被這八首他在世時並未公開的歌曲所榮耀。但這只是藝術的生意罷了。甚至連布魯克林的自助群體也成了這個生意的一部分,而他們和業界人士唯一的區別就是缺少那幾十年的經驗。而且,SkyCole也在那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