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09-13

《顫慄現場》:MJ音樂的感染力

來源:MJJCN.com 作者:Keen
2010-07-13



文/ Keen
如果不是模仿秀,它是什么?如果是個舞臺劇,它又會怎樣?
這是我在看《顫慄現場》(Thriller Live)前一直思考的問題。

果然不是模仿秀
我其實一直和歌迷smashing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我們只愿看到MJ真人,多數時候寧愿在家里看DVD也不去看什么致敬演出。對于我來說,沒有MJ,任何演出,無論臺上是否是一流明星還是三流明星,他們都很山寨。

但為什么MJJCN選擇推廣《顫慄現場》?
因為很多歌迷需要一個寄托、發泄和懷念的窗口。
《顫慄現場》,無論你看完后覺得怎么樣,無論你覺得某某演員唱功不行,或者某某演員身材走樣,可能你看完后,大罵一聲,這樣也行,或者你還覺得,國內某些模仿者都比他們長得像,跳得好,還不如我們自己來做……等等,但它真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能把一切MJ元素和音樂湊到一起的,最大型最受歡迎最好又有授權的致敬演出了。
就是這樣。也只能這樣了。

為什么我一直用“迄今為止”?因為這是非常字斟酌句的。因為我希望后面關于MJ的演出會更好。比如太陽馬戲團,應該能做得更好。
即便如此,那里也不再可能有MJ的真人了,無論是全息還是MJ的影像,都只是一種做夢般的逃避主義。

歌迷需要接受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Michael已去。
《顫慄現場》是一個專業的演出團隊,其中的歌者和舞者,許多都跟邁克爾本人有著淵源,或是因為邁克爾的激勵,而走上的演藝之路。而創作人本人也是MJ的合作伙伴,也是MJ的鐵桿歌迷。所以從真心誠意這點來說,《顫慄現場》的致敬可能比大多數的致敬演出都來得更加真誠。目前也只有他們,能夠最大化地詮釋出MJ音樂的魅力,給我們一場音樂的慶典。
整臺演出在我看來,更是一個翻唱杰克遜經典歌曲的演唱會,而它的確不是模仿秀,而且也不是舞臺劇。因為根本沒有什么養眼的模仿者,也沒有任何連貫的劇情。在北京,因為時差和旅途勞頓,表演者有時甚至沒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但現場的氣氛十足熱鬧,就如一次歌迷的大派對。我也不禁被熱烈的氣氛所感染。臺上幾個演員,也很懂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
《顫慄現場》在歐洲地區的巡演,長盛不衰,所到之處,供不應求,一定是有原因的。

《顫慄現場》和《愛》
說遠一點,今年上半年,我在拉斯維加斯考察過太陽馬戲團的幾出馬戲和音樂劇,尤其是已經聲名遠播的《愛》(Love)。
《愛》是根據披頭士(Beatles)音樂改編的音樂劇,在列儂和哈里森都已故去的情況下,他們如何演繹,這,無論對《顫慄現場》還是對將來的MJ音樂劇,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看過后,很有感觸。

《愛》果然是世界頂級團隊打造的盛典,無論是舞美燈光服裝道具,還是特別建造的那個機關復雜的大舞臺和360度的觀眾席,以及對披頭士經典歌曲進行視覺化的創意延伸,都做到精致精美。
比如唱到《黃色潛水艇》一曲,一張龐大的巨布在整個舞臺上盛開鋪開,甚至淹沒了較低位置的觀眾席,營造出海洋的效果,夢幻,美到極致。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漂亮的舞臺場面。
這是《顫慄現場》現在所不能企及的。
但我們同時要理解:《愛》的背后是太陽馬戲團,而《顫慄現場》的背后,只是專業歌迷和幾間投資公司,這不是一個量級的制作規模。
但根據傳奇巨星改編的音樂劇,無論如何都面臨著一個尷尬,那就是他們所改編的那個人那個樂隊,已經不在了。舞臺上,并沒有真正的巨星,只有巨星的延伸。
《愛》同樣獲得了披頭士剩余成員的贊譽,它也是有一定劇情的,不過同樣也不是特別突出。來看演出的人,更多是想聽聽披頭士老歌,看看絢爛的舞臺效果。門口賣著披頭士的紀念品,就跟我們在《顫慄現場》門口看到的一樣。
整個觀看過程中,人們會情不自禁地為那些經典的老歌鼓掌,氣氛很好。但是,這跟演唱會完全不同。

我在邁阿密,觀摩了一場前披頭士成員保羅·麥卡特尼的演唱會。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即便老保羅的舞臺效果遠不如太陽馬戲團的精致,但全場五六萬人擠爆了海豚體育場,尖叫聲此起彼伏,聽到快歌時,大家一起起來又唱又跳——對了,這就是這兩天你們在《顫慄現場》里看到的情景。
從這方面講,《愛》的觀眾反應反而倒沒那么熱烈。他們都安靜地坐在位置上,鼓掌,不會有人站起來尖叫,不會站起來跳。或許,這才是在看一個音樂劇/歌舞劇(而不是演唱會),應有的表現。

感染靈魂的音樂
《顫慄現場》我在北京看了兩場了,已經很深入的了解了這個劇的編排,但我更在意的是歌迷的反應。我喜歡坐在一個偏僻的角落,看歌迷。

《顫慄現場》本來應該是一個全場都很high的演出,但在中國只high了半場。無奈,中國大部分歌迷都不熟悉邁克爾的早期作品,所以基本會冷一半的場。要是在國外,早就high翻了,他們才是真正從小陪伴MJ長大的人。而中國歌迷,只陪伴MJ走過了他人生的后25年,甚至更短。

其實前半段里,都是邁克爾小時的經典歌曲,從泡泡糖音樂,到騷靈和節奏藍調,以及可以寫入迪斯科歷史的經典作品。比如《搖動你的身體》(Shake Your Body)那一段,臺上的演員叫大家聽到指令一起把手伸向空中,大家照做了,但最后他們讓大家一起跟著跳舞,扭屁股,臺下卻沒有任何反應。《搖動你的身體》是一首很經典很經典的舞曲,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倒是《顫慄現場》讓我有機會一口氣回顧下來MJ的音樂生涯,并不斷對MJ音樂產生著新的認識。從早期的飄逸靈動自由奔放到后期歌曲中蘊含的撞擊心靈的力量,無一不讓我感慨。歌迷對舞蹈的渴望,對音樂錄影場景的反應,對熟悉旋律和節拍的回應,以及能自發站立起來狂歡,都被我寫入了研究的筆記。

而臺上五個男男女女分角又唱又跳合唱杰克遜的歌曲,還不及他本人的萬分之一,你可以想象MJ真正在舞臺上的氣場,和他的唱功與體力,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
然而當MJ不在的時候,他的藝術,也將這樣散落成億萬碎片,供后世以各個方式進行重新演繹,流傳。這也是逝去巨星另一個能繼續“活”下去的方式。我去看Usher同一天舉辦的演唱會時,舞臺上無一不是MJ的動作,包括他的服裝、他的舞步、他向觀眾的呼喊,以及他一動不動站上幾分鐘,再取下墨鏡。

我想這也是MJ在生前最后時刻,打算把《顫慄》這碗“冷飯”進行再包裝的原因。他看到了經典延續千萬代的前景。于是他發行了《顫慄》25周年,還打算再做臺百老匯《顫慄》音樂劇,還打算做個改編的《顫慄》3D動畫片。神作是一生一次。如何才能做成永恒?
《顫慄現場》唯一證明的一件事就是:MJ音樂的感染力,可以穿透你的靈魂,律動你的身體,讓你情不自禁,不由自主。這跟舞臺上站的是誰無關,與模仿得是否神似無關。當你聽到那旋律,你聽到那節拍,你就忍不住想站起來,跟著舞動。

你理解我所說的力量嗎?

殘酷的商業
《顫慄現場》在英國的票價,最便宜23.5英鎊,最貴56.5英鎊。對外國的歌迷來說,就跟我們花20多元,50多元人民幣去看個演出一樣,很靠譜,很自在,很熱鬧,很舒服。快快樂樂的過一晚。但是對中國老百姓不一樣。看個《顫慄現場》,是個不小金錢壓力,看完覺得不好,自然要罵娘,那都是錢啊。

誠然,看個電影,吃個西方街邊小吃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都成了奢侈消費,你也知道一切不可同日而語。

引進《顫慄現場》,主辦方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和反復的波折,投入了幾百萬人民幣。開新聞發布會前,主辦方老總問我:“你覺得演出票價高嗎?”我說,“還行吧,考慮到你們的成本。但這畢竟不是MJ本人,依然還是學生沒什么錢的歌迷也很多。要是MJ本人,票價5000一張歌迷都會搶破頭。”

高曉松一直念叨著賠錢也要做。但主辦方可不想真的賠錢。他們盡力了,我們也盡力幫他們推了。但是我也說過,西方明星,無論再大牌,在中國,都是小眾;中國明星,哪怕再山寨,哪怕是超女快男,他們也是大腕。語言障礙的鴻溝和文化的差異,依然難以逾越。
盡管我們以為MJ在中國應該是最大的西方明星,但他后來在中國的平均正版專輯銷量,不過只有一兩萬張,索尼唱片公司對中國的MJ市場一點都不在乎;

他的《就是這樣》(This Is It)電影,還是他本人出現的最后一部電影,只賣了不到5000萬元人民幣的票房,經過中影和各影院分紅提成后,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引進該片的投資虧了一半,引進該片的那個哥們兒差點因此下課(幸好《2012》賣了四億人民幣救了他);

《就是這樣》電影的DVD和藍光碟銷售,慘不忍睹,當我向DVD發行商索要銷售數據時,對方說,還是別問了,太慘。

中國許多人,并沒有對文化產業進行日常消費的習慣,更多的人期待免費的大餅,期待網絡下載,期待盜版光盤,期待優酷土豆視頻。你要告訴他,看一個MJ的MV視頻要收錢,哪怕一分錢,那他也絕對不看。

當然,這也跟我們的社會環境和消費水平有關。

《顫慄現場》的中國巡演,有很大的可能性,主辦方是將虧錢的。有的人可能心里還在暗自嘲笑,傻X,想靠MJ賺錢,這回虧了吧,活該。
每場來的人,沒有八成也有六成,貌似不少,但很多票,并不是賣出去的。熟悉中國演藝行業內情的人應該知道。

現在,很多歌迷的注意力還集中在《顫慄現場》夠不夠high,有沒有達到期望,等等問題上。而我想到的卻遠不是這個。
中國的歌迷可能沒有意識到,《顫慄現場》不過是中國內地市場的一次試水。所有的演出商的目光都落在它的身上。
如果它失敗了,以后也就再沒人敢接國外有關MJ的項目了。

也就是說,《顫慄現場》失敗了,太陽馬戲團MJ音樂劇之類的項目也非常有可能進不來了。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
而且太陽馬戲團的引進成本更高,想想誰會愿意為一個并不成熟的中國演出市場,以及實際上并沒有多少歌迷反響的巨星買單?
7月11日下午,我在北展劇場外,看見一黃牛對同行說:“看吧,杰克遜也不過如此。”
對MJ的熱情,大家明顯能感覺出,今年已經開始淡了。
商業就是這么殘酷。

而MJ恰恰是商業上最成功的巨星——可惜不是在中國。
對那些一廂情愿純潔如斯的歌迷來說,只要是MJ的東西就該免費,就該慈善,不能“打著MJ旗號騙錢”,所以或許他們并不介意這樣的結果。

主辦方的老總前段時間找到我,說,“反正《顫慄現場》這次來了,我們虧了,他們也永遠不可能再來中國了,我還不如做個好事,讓那些想看又沒錢看到的歌迷都來吧。我給你們一個歌迷專場。”

于是,我們才匆匆協商出了一個超低價格優惠的MJJCN歌迷專場。

至于那些早早已經買好這場票的歌迷,對此有所怨言,我們也只能向你們誠摯地說聲抱歉,卻無能為力。就如同商場決定第二天打折,你不可能拿之前你在那家商場已經買好的商品去退貨,說我買貴了,要換便宜的。

這個優惠活動,也就是希望更多歌迷再在一起聚會一次,讓更多的朋友來,哪怕讓那些懷有偏見認為一個“模仿秀”不值得880元人民幣的人來。只要對大多數歌迷有利的事,對MJ有利的事,我們就努力去做,去爭取。

《顫慄現場》并非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也不是非看不可,它來了就來了,走了就走了。或許很多年后,我們才會知道它的珍貴。它不是模仿秀,不是劇情片,它就是一場從MJ音樂來緬懷MJ的大派對。很難有這樣一個機會,在一起分享那份情愫。
 

以后還有多少這樣的機會?我不知道。
我其實在意的不是《顫慄現場》本身,我在意的是《顫慄現場》究竟是給我們中國歌迷打開了一扇門,還是沉重地關閉了一扇門。
北展劇場門口的那幅簽名墻,很感人,很漂亮,都是我們的字,我們的思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