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09-06

雜評:Michael時代的結束,《Michael》時代的來臨

來源:mjjcn.com 文/shijin2002



一個歌迷朋友問我,為什麼不發表一點對新專輯《Michael》的看法,至少也是給自己的一種交代。我告訴她,我無從下手。

對於一張等了差不多快十年,且主角已然不在的專輯,我真的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好。狂喜?落寞?淒涼?心懷感激?這些統統都無法詮釋我心中真實的感受。想表達的東西太多,想記錄的故事也太多。很顯然我已經沒有了客觀評價專輯整體品質好壞的資格,因為主觀的意識已經佔據了客觀分析的地盤,我沒法頭頭是道、有條不紊的寫出一篇真正的樂評。但我想,音樂存在的價值就是取決於聽者的主觀意識,你認同,那這就是一張好的音樂,你不認同,那這就是一張失敗的音樂。或許有這樣的思路,會更利於我們玩味或聆聽這張專輯。

在2009年MJ去世的時候,我曾一度非常沮喪和恐慌,我非常害怕9年的苦等到頭來只是一片浮雲,隨著MJ的離去所有的期許都煙消雲散,這些期許裏面包含了我渴望的“王者歸來”的橋段,包含了聆聽新歌並癲狂的橋段,包含了永遠摘掉“過氣歌手粉絲”帽子的橋段。在07-08年的時候(那段時間廣為流傳MJ將出新專輯),我曾在生日的時候跟朋友講過,我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再次聽到MJ的新作,能看到他從新站起來。現在看來,這種近乎病態的消費MJ的心理確實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少歌迷都有這樣的需求。所以很多人會不厭其煩地看WWE,因為那裏每天都簡單明瞭地上演著王者歸來、以弱勝強的好戲,很多人會期待巴喬、貝克漢姆、羅納爾多等等曾經神的愛子能第三次或第四場參加世界盃。人,總是害怕付出後沒有回報。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如此渴望並支持這種專輯的發行。“MJ活著的時候,等了九年都沒有等到,MJ走後一年,就輕鬆的等到了。”這是笑談,也是無奈。在這個商業時代,我們早就看透了這些商業化的運作方式,我們清楚商人會得到什麼,但反過來我們更清楚,我們得到了什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是我們孩提時期就明白的道理。

事實上,我更願意稱《Michael》為一張“新選集”而非“新專輯”。它由十首MJ生前的遺作組合而成,並由MJ遺產公司授權索尼音樂發行而成。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張偏重於MJ後期創作的歌曲(2001年-2009年)拼盤選集,所以它並沒有太多的專輯整體概念可言,沒有整體概念的專輯就沒有了靈魂,或者說沒有了歌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我們聽不到歌者想要傳達的資訊,也體會不了歌者和專案成員搶奪天空的創意。所以我並不會拿它與老專輯相比,因為那是不公平的,它,僅僅是一張非傳統意義上的“精選集”。

但它對我有著致命的誘惑,因為它記錄下了MJ最後的聲音,也記錄下了MJ最後幾年的心路歷程。首先,我得承認,我對MJ最後幾年的“作品空白期”都幹了些什麼有著深厚的興趣。曾經在和歌迷朋友聊起MJ專輯的時候,我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對《歷史》專輯中MJ過於強硬的態度以及大量的抱怨表示擔憂,因為《History》裏面的某些歌曲太多的偏離了一個傳統歌者應該表達的內容,它們提及了政治、醜聞、社會現狀等等問題,或許這些更該屬於地下搖滾歌手的表達方式,因為他們在地下,因為他們不為人知。而MJ卻不一樣,MJ的影響力過大,對於這樣的內容某些強調人權和言論自由的部門一樣無法接受,所以MJ會被他們的手段所傷。後來我說,這還僅僅是95年的作品,不知道經歷了信心滿滿準備重振旗鼓的《Invincible》被嘲笑銷量不佳、甚至03年案件折磨的他是否會更脆弱以及更敏感。

是的,我想我沒有猜錯,新選輯中的《Monster》以及《Breaking News》全盤托出了他後期的內心世界。就算這只是他錄的demo,就算他沒有打算發行這樣陰暗面的東西,但也足以說明。他咆哮著、控訴著、譏諷著,猶如新時期的《D.S.》、《Morphine》、《Privacy》,那種居高臨下、鋪天蓋地的痛訴之情以及目空一切的傲慢姿態展露無疑。不少人會為這樣的MJ喝彩,因為他“霸氣外露”,但我想作為一個受眾面很廣的國際藝人這樣的表達對於自身總是弊大於利的,所謂“水可載舟也可覆舟”,這裏的“舟”正是媒體。MJ內心本就是脆弱而敏感的,而兩場大官司確實更加讓他深受傷害,對於這樣的MJ,我想我不會拍著手鼓吹他罵得好,反而更願意作為一個傾聽者默默接受他傾訴心中的苦與悶。

而選集中的《Best Of Joy》讓我感到非常驚訝,我甚至覺得這首歌幾乎就是MJ少有的後期純完成品,聲音狀態出奇的好,不像選集中個別歌曲展示出來Demo合成版那樣的隨性,全曲流暢而耐聽,編曲也非常的嚴謹,很容易讓人幻想MJ在This is it演唱會中演唱這首歌曲會是怎樣的歡樂情景。選集中的另一首《Keep Your Head Up》第一反應會讓我想到《Heal The World》和《Earth Song》,由小至大、由點及面的歌曲延伸方式非常的MJ式,正式版中後半部份和聲高潮去掉了洩漏版中取樣《Earth Song》的唱段“What about everthing....”,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倒覺得這個部分已經到達了全曲的最高潮,非常需要MJ標誌性的嘶吼聲,但MJ已經無法再親自錄製這樣的唱段,所以我對製作人在最初洩露版中採樣“What about everthing”這樣的處理報以會心的一笑。

除開後期的歌曲能讓我們瞭解到MJ的心路歷程,新選集中的其他早期歌曲還能讓我們感受到美好的、年輕的、高亢的MJ。這些歌曲是《Behind The Mask》、《The Way You Love Me》、《Much Too Soon》,當歌聲縈繞在耳邊,我能感受到曾經那個熟悉的歌者仿佛依然沒有離去。不管是《Behind The Mask》中跳動的唱腔,《The Way You Love Me》中喃喃細語的小調,亦或者是《Much Too Soon》中MJ式的情謠,都無疑是緬懷曾經熟悉的老朋友的最好方式。

全碟以大氣的《Hold My Hand》打頭,接下來是一連串的R&B加Hip-Hop曲風,在經過了40多分鐘的節奏轟炸之後,最後是短短2分48秒的《Much Too Soon》,讓人完全淪陷在MJ輕柔的聲線之中,那種特有的略帶哭腔的唱法讓人陶醉不已,但當你完全沉迷於此的時候,它卻又戛然而止,讓人不免心急火燎。這樣的編排方式甚好!所謂餵食喂七分,既讓人小飽又不至於太多,如果感覺意猶未盡,唯一辦法只能是:Replay。

這樣一張選集,既有流行的曲風也有熟悉的旋律,非常符合MJ“給歌迷一些新東西,再在給歌迷一些熟悉的東西”的理念。我很清楚的記得MJ說過,他想要征服新一代的歌迷,如何征服?不外乎就是給他們一些他們更樂於接受、更容易接受的東西,看看時下的年青人,誰不是聽著Hip-Hop念著Rap。所以我對選集中出現當下流行的曲風一點都不意外,甚至我還認為這些都是MJ本人為這些歌曲定下的基調,製作人只是強化並包裝了它們而已。永遠不要忘記,MJ總是極度渴望自己的音樂走在流行的最前沿。所以“以前的MJ怎樣怎樣”這樣的提法,並不適用於MJ。

說到製作人,在這張選集的台前幕後他們都過多的被提及。以前的專輯由於MJ魅力太過於閃耀,從而掩蓋了除他本人以外幾乎所有人的光芒(當然,我們可以不算昆西.鐘斯這樣的泰斗)。但細緻的歌迷絕對不會忽視這些製作人和項目成員都是精兵強將,他們是各自領域絕對的專家和權威,而和頂尖人士合作向來都是MJ的保留套路。但這張選集沒有了MJ,於是無論這些精兵強將如何製作,都無可倖免的會一次次被問及“如果MJ來指導會如何”。這確實是一個困難的命題,沒有誰能回答這樣的問題,除了MJ自己,甚至他自己也不能回答。因為MJ並不親自操刀製作,他更多的時候是作為藝術指導的角色給製作人們一些他的意見,“這個旋律我希望更飽滿,更急促,就像這樣...(口技)”這是他工作的方式。


不可否認,雖然大的基調在那兒,但缺少MJ指導的作品顯然少了點什麼,就猶如我們喝一杯咖啡,喝了一口之後,卻少了股回香味,這很重要。所以我會覺得這些曲目普遍比較單薄,缺乏一種厚重感和延伸感,或許是少了MJ式的多軌道和聲,亦或許是更多的電子合成樂代替了精良的器樂伴奏。但現實依然是現實,MJ已然離去,留下的只是一堆尚不知品質好壞的Demo,如果我們依舊渴望聽到更多的MJ,那這裏有一句悲觀至極的話叫做:MJ,現在只能“被”製作出來了。
MJ生前和很多年輕音樂人合作過,他渴望從他們身上找到某些靈感和一點引領新時代潮流的動力,而這個過程中我也特別希望年輕人們能吸取到MJ的某些才華和經驗,就像那句話所說“MJ已經變成一顆蒲公英,將他的天才、靈感、能力、才華等等化為蒲公英種子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現在這幫年輕人正手持這些種子,他們需要將它埋下並精心呵護,這樣才能真正的將MJ的精神延續下去。因為Michael Jackson這部傳奇已經畫上了句號,如果沒有這部新選集,沒有這些年輕人將MJ的東西延續下去,那麼幾十年後MJ也會和當下的我們看貓王一樣,僅僅是一個圖騰,而非每個人都接觸、接受、喜愛的音樂人。

不管如何,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像《Michael》這樣形式的選集還會出現,MJ“被”製作出來的音樂還會出現,因為作為一個音樂世界重要的存在,《Michael》的時代已經來臨。
生活,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現實,從來都是這樣殘酷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