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09-07

喬•沃格爾:我是你想像中的怪獸嗎?對邁克爾•傑克遜的文化譭謗

 
來源:MJJCN.com / voiceseducation.org 翻譯:Badthriller

/ 沃格爾(Joe Vogel




過去幾周,我們反復聽到這麼一種觀點:這不是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在接受審判,是康納德莫里(Conrad Murray)醫生。但是,我們當然知道現實。這是邁克爾傑克遜死亡大審判。他是 —— 也永遠是 —— 主要的事件、撩人的風景。邁克爾傑克遜再一次被放到顯微鏡下讓我們窺視,透過他的家、他的醫療記錄、他的身體。儘管大眾在傑克遜去世後有同情心了許多,但他仍是無休止的觀察和判斷的主題。

現在這個男人已經感覺不到惡語相向,一切還重要嗎?像傑克遜這樣的名人是否被麻木和冷漠地對待,普通人應該關心嗎?包括了強調我們社會話語令人不安的軌跡的語言和暴力Words and Violence)系列的聲音教育專案(Voices Education Project)告訴你:是的。語言至關重要,無論物件是誰。正如我們最近關注到的年輕一代恃強淩弱和自殺事件,語言可以導致毀滅性的悲慘結局。
它們也能被用來激勵和治癒。

邁克爾傑克遜深諳此道。1988年,他和愛滋病患者里安懷特(Ryan White)結為朋友。那是一個因為殘酷的語言攻擊和暴力威脅而被迫離開學校的印第安那州科科莫(Kokomo)男孩。懷特說,傑克遜讓他感覺正常。(邁克爾)不在乎你是什麼種族、你是什麼膚色、你有什麼殘疾、你有什麼疾病。里安懷特的母親珍妮(Jeanne)回憶說,(他)喜愛所有的孩子。


邁克爾傑克遜和里安懷特

懷特是傑克遜接觸過、成為朋友並誠心相待的數以千計的圈外人之一。他理解他們的痛苦和孤單。他們掙扎著活在一個拒絕接受他們本來面貌 —— 無論因為病痛、外表、種族、性取向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 的世界,傑克遜感同身受。

還是個孩子時,傑克遜就擁有了這樣的敏感。聽這首歌《本》(Ben),在傑克遜的演繹中有真真切切的痛苦和同情【他們眼中的你和我看到的不一樣/我希望他們能試著換種眼光。(They don’t see you as I do/ I wish they would try to)】。這首歌能被視為傑克遜代表社會邊緣和被誤解人士最早的藝術宣言之一。接下來還有更多。

傑克遜局外人的角色可能童年起就開始了(傑克遜從沒覺得正常,他也從沒被人覺得正常過)。這種強烈的敵意是由於他成長過程中的不同而產生的。在大衛元(David Yuan1996年寫的《名流怪人:邁克爾傑克遜怪誕的榮耀》(The Celebrity Freak: Michael Jackson’s Grotesque Glory)中,他爭辯說邁克爾傑克遜是我們這個時代定義的怪人。世界上沒有一個社會名人能引起同樣等級的奚落、觀察和高度質疑。早在1985年,傑克遜就被小報貼上了怪人傑克Wacko Jacko)的標籤,這是一個他鄙夷的名詞。在媒體上,他常常被描繪成古怪奇特反常。從80年代中期以來,無論他說什麼做什麼,幾乎就沒有不被媒體噴的。

傑克遜因皮膚病白癜風而不斷遭到嘲笑,大多數人直至看到他的驗屍報告才真正相信。他因為喜歡動物、喜歡孩子、喜歡地球受到嘲笑;因為婚姻、孩子、夢幻莊園(Neverland)受到嘲笑;因為性徵、嗓音和兒童般的行為受到嘲笑。甚至對他音樂的評論都充斥著大量虛偽的精神分析和人身攻擊。媒體和主流文化對他滿是譭謗,有疑問嗎?

當然,這些失去人性的攻擊的受害者就能有這樣的體會。聽聽他歌曲裏的歌詞。在《小報迷》(Tabloid Junkie)裏,他把大眾傳媒描述成寄生蟲蠶食著他的生命,用一堆嘩眾取寵的東西麻痹/迷惑公眾。在《莫斯科遊子》(Stranger in Moscow)裏,他是一個被流放的藝術家,被他的祖國榨幹價值後慘遭唾棄。我在雨中徘徊(I was wanderin’ in the rain)。他作為孤獨的流浪者唱著,生活的假面/令人瘋癲(Mask of life/ Feeling insane)。

在《嘶喊》(Scream)裏,他厭倦了被欺侮,於是懇求道:噢,兄弟,請行行好吧,因為我實在受不了了。(Oh brother, please have mercy ‘cause I just can’t take it這首歌還傳遞著力量和決心【想踢倒我/我還會起來(Kickin’ me down/ I got to get up)】。邁克爾和妹妹珍妮(Janet)向他們視為腐敗和不公的國家機器猛烈反擊。你在出賣靈魂。(You’re sellin’ out souls珍妮唱道,但我在乎自己的。這是一首關於直面殘酷的大膽反抗歌曲,即使痛苦和憤怒如此之深,它也僅僅能通過喉嚨的嘶喊表達出來。

在許多歌裏,傑克遜把他的音樂當作其他同樣遭到非人對待的人的戰鬥口號。在《他們不在乎我們》(They Don’t Care About Us)裏,他被剝奪了公民權利和貶低了身份。告訴我,我的權利怎麼了。(Tell me what has become of my rights他唱,因為你忽視我,我就不存在了嗎?(Am I invisible because you ignore me?《小蘇西》(Little Susie)關注了被忽視和拋棄的人的困境,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她的才華一直不被注意,直到被人發現死在她家樓梯底部【小心地托起她(Lift her with care)。傑克遜唱,頭髮上浸染著鮮血(Oh, the blood in her hair)。】。《地球之歌》(Earth Song)代表地球和它極易受傷的居民發出壯麗的慟哭【通過合唱團激情的高喊我們呢!(What about us!表達】。通過這些歌曲(還有他的生活和本人),傑克遜成為了其他人在全世界的代表。

然而,大眾傳媒對傑克遜的另一面不太關注,就像他們對他在歌曲裏提到的其他人不怎麼關注一樣。相反,他們找到了一種簡單而有利的托詞 —— 傑克遜是反常的怪人” —— 並喊了差不多30年,不斷加碼。

也許傑克遜對於公眾看法最引人注目的回應就是他的哥特式三部曲:《鬼怪》(Ghosts)、《可怕嗎》(Is It Scary)和《終極驚嚇》(Threatened)。在裏面,傑克遜向嘲笑他的社會舉起一面鏡子,讓他們看看自己古怪的反應。這嚇到你了嗎!(Is it scary for you!他發問。這些歌曲和它們的視覺畫面不僅僅是敏銳的自我意識,還聰明地認識到纏繞著他的有毒勢力。

短片《鬼怪》

在《鬼怪》短片中,正常山谷Normal Valley)的鎮長【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聖芭芭拉縣地方檢察官湯姆史奈登(Tom Sneddon)這樣的保守派人物】辱駡著傑克遜的形象:變態男孩!變態!馬戲團的怪物。有趣的是,正是傑克遜自己(飾演鎮長)說的這些話,你能感覺到這些東西已經深入他的心底。它們是被留下、忽視和羞辱的污點(最終導致了1993年和2005年的迫害)。在鎮長看來,傑克遜出現在社區是無法忍受的。不是因為傑克遜造成了什麼傷害,而僅僅是他與眾不同,那種不同正發出威脅。

在這種藝術表達中,傑克遜清楚地認識到別人正對他做什麼。外面勢力正在對他說三道四,他是一個他們構建在自己腦海中的幽靈。就像他在《可怕嗎》裏唱的:你想看到/荒誕怪異的東西/我就讓你看到/就在你眼前。(you wanna see/ Eccentric oddities I’ll be grotesque before your eyes他會變得怪異,換句話說,因為那是公眾想看到的。這正是他們習慣於看到的。後來在歌曲裏,他預想著觀眾的反應,問:我可笑嗎/還是只讓你困惑/我是你想像的野獸嗎?(Am I amusing you/ Or just confusing you/ Am I the beast you visualized?他變成了不是人的東西嗎?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他的外表嗎?他模棱兩可的身份嗎?他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嗎?毫無疑問,邁克爾傑克遜與眾不同。問題是為什麼這種不同激起了如此強烈的蔑視和譭謗。

然而,傑克遜的生活和作品中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拒絕放棄他的不同。他從來就不正常,這個詞是正常山谷的鎮長說的。他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忠於自己,誇耀著他獨一無二的多元化身份,那些想讓他墨守陳規的人只能碰一鼻子灰。就像蘇珊法斯特(Susan Fast)寫的,他的與眾不同是無法理解、難以控制的,它們造成了巨大的焦慮。邁克爾,請變成黑色或白色,同性戀或異性戀,父親或母親,孩子他爸,而不是自己是個孩子,這樣我們至少能知道怎麼寬容或不寬容。不要同時發生,讓人不知所措。

就算在他悲劇地去世兩年後,許多人似乎仍不清楚是什麼造就了邁克爾傑克遜。他被貶低了,因此被輕易貼上了癮君子的標籤。他的遺體照被無情地貼在新聞網站上,這種殘忍的侮辱行為卻是正常的。也許這就是傑克遜選擇哥特式媒介反擊的原因。這是一種扭轉局勢的方法,象徵性地反映了那個世界,那個常常覺得他可怕怪異的世界。他的恐怖故事當然不僅僅是拿來娛樂而已。

怪人是被叫出來的。作家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評述,也是被這麼對待的 —— 基本上很糟 —— 因為他們是引起我們心底最深處共鳴、我們最深的恐懼和欲望的人。傑克遜就是象徵性人物,許多的文化不安感在他身上投射出來,他其實也是一個想過自己日子的人。在《可怕嗎》最後,他解釋道:我不是你要搜尋的東西。(I’m just not what you seek of me然後向尚存一絲憐憫的聽者說:但如果你來找/真理和純潔/它就在一顆孤獨的心裏/讓表演開始吧!(But if you came to see/ The truth, the purity/ It’s here inside a lonely heart/ So let the performance start!

諷刺的是,在他的藝術表演中,我們才找到真理和純潔。在那裏他驅除了心魔,把痛苦轉化為創作的能量。在那裏高牆倒下,面具摘去。在外面世界看來,他可能是一個奇觀、一副漫畫、一個怪人,但在音樂中,他終於展露了靈魂。他是一個人。
問題是:我們看到了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